稍微去了一趟澎湖


連續兩個禮拜都在社群活動(coscupiOS bootcamp)裡度過,禮拜五事情做完實在很無聊,想想這個禮拜又要這樣過去了。快下班的時候突然想到我有兩個朋友好像在徒步環島,上FB問他們發現正在澎湖,禮拜六晚上澎湖又有演唱會,好像還不錯。就買個機票吧。

禮拜六下午原本計畫是要去 Code for Tomorrow的活動,但是這樣飛機就有點趕,只好放棄。隨便在忠孝復興這邊買三罐啤酒就去搭飛機了。不然我是想買義美布丁的

真的很快,一小時就到了。把啤酒拿給他們的時候酒還是冰的。



晚上就跟steve還有luke在隘門沙灘喝酒聽陳昇打嘴砲,陳昇真的很好笑又很敢講。一直講前年來澎湖表演尾款還沒收到的事。

禮拜天早上要出發了

七美,簡直就是黑傑克的家

看看這個海這個天空

左邊那個是Nikon 右邊是Canon

課本裡的雙心石滬

澎湖到處都是仙人掌產品,仙人掌冰沙、仙人掌汁啦!
路上看到野生的仙人掌隨便摘

世界最美麗海灣不是叫假的
因為其他海灣都被污染光了

望安的海灘,跟墾丁藍灣一樣大一樣漂亮
但是一個人都沒有

禮拜一早上9點搭飛機回台灣,睡太晚,不然原本想天亮起來去海灣游泳。出發前到鄉裡的市集買早上剛捕上岸的小管,都還是透明活跳跳的,回台北後直衝公司。澎湖這麼近當然是想去就去啊,一個小時就到了怎麼可能沒時間。

下次來挑戰早晨在外島游泳、下午在誠品看書、晚上在夜店開趴。

iOS Boot Camp 心得

找到的活動紀錄

FB hashtag 
twitter hashtag

側拍照片

側拍影片



報名網站

Cocoaheads
Registrano 有20%的人寫我不是開發者,還好有統計!

緣起

iOS BootCamp其實是iOS Dev Camp的改版,之前社群的朋友提過說要跟國外連線辦iOS Dev Camp,一個三天不過夜的hackthon,很可惜台灣剛好遇到颱風,等颱風走了,也失去連線的意義了。

乾脆來辦教學營!
原本的名牌長這樣,寫自己關心的三件事


以往在每個月的cocoaheads的聚會,每次都有很多人分享自己的作品,或是自己開發上的經驗分享。可是在學習的過程中,最缺乏的是帶著我們的mentor,很多公司的作法都是由案子來學習,「兩個月內完成就對了」,你有看過沒寫過objc的畢業生,上班第二天就被assign一個案子的嗎?(第一天是認識環境跟設定系統),然後老闆肩膀一拍,「就交給你了」。


如果同期進來的同事很多,那還比較好一點,一起菜一起不會、一起奮鬥一起加班。沒人帶沒有訓練課程,案子還是一直來,那就只能靠自己了:跟公司請款買書、一起辦讀書會自救一下,經過幾個案子的洗禮,才覺得自己似乎懂了一些東西。這就是我之前過的生活。

如果是單兵作戰的話,就算寫了半年一年,還是會覺得自己弱弱的很多觀念都不會啊!!!
在cocoaheads的聚會中,認識了很多這種朋友。

Lab與Workshop 

這次的活動,jamie提出要在下午加上workshop的時候,真的是非常高興,一直以來都沒有mentor帶領,大部分招式都是從書或網路上看來的。終於可以看看別人是怎麼訓練新兵的了。下午的workshop,如果沒有zonble的幫助真的辦不起來,KKBOX的訓練課程是我看過幾家公司裡最完整的。


pair programming的概念之前有看cubie的朋友提過,他們是full time pair,後來也看了一些pair的文章,自己在上一份工作離開前跟同事交接的時候也玩了兩天的pair。這時候一定要提一下Splashtop personal,一台裝streamer 一台裝mac 版的client,就可以享受比teamviewer 10倍快的傳輸速度,我之前做pair programming就是靠它,mentor還可以開多個視窗查資料,因為用太爽乾脆直接加入。

影片是用ipad操縱,但實際上用mac也可以操縱。加入後才知道用Android 也可以,買了CSG以後PC功能完全解封。下次應該跟公司拿幾個免費account來promote。



Lab的概念是EV提出來的,我也是第一次知道WWDC Lab的運作方式,跟正牌的Lab相比我們當然有很多不足的。不過沒關係,我們有我們的玩法,在lab master跟device還有attendant都缺乏的情況下,EV一個人就可以搞定一切,實在是非常神奇!如果之後有更多的master參與,就可以針對不個主題開不同Lab,像是View、Storage、Network開不同Lab。


我的工作

這次的活動,我擔任主持人跟走來走去的工作,主持人其實沒什麼好說的,只要知道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就好了。重點是在跟大家互動的過程,跟大家討論基本觀念:像是setter getter 還是self是幹嘛的,在教的同時也學到很多,也有跟其他公司的朋友聊聊平常的開發流程、開發工具,踩地雷經驗分享。


有很多想法

這次的聚會我們採用了pair programming還有 workshop方式大受好評,一個帶一個的方式非常有效,根據這次的經驗還有大家填的回饋,下次應該會增加這兩項的比重。之前聚會OOBE提出的喝咖啡隨便聚也快要出來了。

看到zonble做的小遊戲,也想要把自己之前寫的特訓99放出來,剛剛看了一下,完全沒有MVC概念,改一下在拿出來獻醜。還有最近在refactor,用的一些工具Ash ligting talk有提到,整理一下加上這兩個月的心得再來寫一篇。

一步一步來吧。

媽啦這篇我在咖啡廳打了三個小時 =.=

放棄iOS6 直攻iOS7?

隨著iOS 7 GM的日子越來越近,越來越多app推出支援iOS 7的版本,

而且有個趨勢,很多人因為不想maintain兩套UI,乾脆把UI都改成扁平化設計,讓所有版本的畫面都長得一樣。現在

還在猶豫的開發者,或許可以從這篇文章得到一些啟示:
根據575份有效問卷,95%的開發者有支援iOS 7的計畫 (我也是)
重點來了,52%的開發者會放棄iOS6 ,最低支援版本是iOS 7



以下是我把文章中附檔轉成google doc的樣子,幾乎所有人都提到了tintColor在iOS7的行為不一樣。



這是美國開發者的統計數據,國內呢?根據app接案公司的朋友指出

鬼島有鬼島的玩法

老闆會想到app UI和OS體驗不一樣導致使用者體驗變差。幹!林北不相信。

都碼是客戶靠北才會改一下,要把原本的設計全部改成扁平化設計,不給錢誰會想做啊!
不過反過來想,這也是app開發者的好機會,趕快跟客戶提案,這是打敗競業的好機會。
等到9月中iOS 7 出來才發現周圍的同行一個個都改版才想到投預算已經太晚了!!

看看這些app,還不支援iOS 7嗎? 還不改成扁平化設計嗎?
這還是兩個月前的文章耶!!




coscup 2013 心得


這次搶票速度出乎預期,我只是忘記打電話號碼,第二次輸入的時候票就賣完了。
也因為每年都搶不到票、每年都在家裡看轉播,原本我是想報名當工作人員的,但是也沒搶到!連工作人員也搶爆了是怎麼回事。還好社群有一個主持人的名額讓我也可以進去。


主持人還蠻簡單的,幾句話介紹一下講者,偶而轉達一下大會的消息:light talk開始報名囉、light talk已經報滿了。唯一的小插曲只有Fred筆電螢幕解析度調很久,多花了5分鐘,也是唯一不是用mac的講者



會主持到penk那場真是個美麗的意外,不過既然都已經這麼熟了,當然要好好衝康介紹他,上台前閒聊penk說他沒甚麼內容:台下嘴砲的時候,原本是要我介紹講者10分鐘、penk講15分鐘、QA5分鐘的。


這場真是個災難,QA的三個問題都是在打臉,聽完我也才想到之前當RA的時候也做過類似的題目,那個時候是用分tribe的PSO來做,想不到會從penk口中聽到這麼學術的題目,真是始料未及。

g0v

flicker上面已經有很多照片了以往COSCUP主題比較多是自己寫OS、輸入法、各種語言介紹之類的。今年open data大鳴大放,尤其是g0v,講了很多進行中的專案,像是萌典福利請聽,都是發生在身邊四周的事情,非常有感覺,聽了有以身報國的衝動,回家馬上開irc看有甚麼可以幫忙的。

收穫

今年八軌同步,100多場session,有很多session沒辦法聽到,而且休息時間也很短,在趕場的時候議程就已經開始了,跟幾個朋友分頭進行,沒聽到的只好等錄影出來再補完了

參加coscup除了可以遇到很多傳說中的人物外,更重要的是可以跟他們互動、聊聊天問問題甚麼的,這些是看轉播無法得到的。遇到的幾位前輩,都很謙虛、但也都很熱情,寫程式對他們來說似乎已經不是一種技術、不是養家活口的工具。而是一種態度,「我寫故我在,我在所以我寫」、「開站一時、開源一輩子」,參加完這兩天,技術上其實沒甚麼收穫,比較多的是心態上的改變:
  • 專注某幾項讓自己活命的語言是本來就要做到的,但是多看看Go、 F#、C++ 11  這些新世代的語言可以讓自己看得更遠。
  • 幾乎每個月都有hackthon,g0vCoD也都有很多進行中的專案,想貢獻一己之力的話,去irc裡面問問都有很多事可以做。不然自己在咖啡廳辦一個人的hackthon也可以
  • 「寫程式改變世界」,連FirefoxOS都在call for patch了,只要去bugzilla看看有沒有什麼想解的bug,問一下有沒有人在解這隻bug,沒有人在解的話等管理員assign給你就可以開始上patch了。不然還有Ubuntu touch。
  • 把自己的open source的proj寫得完整一點吧,目標明年可以申請到開放源碼票!

<快思慢想>讀書會最後一塊拼圖



原本以為快思慢想讀書會早在6月初就結束了,當時很高興寫了一篇快思慢想讀完啦~~
然後讀書會的其他組員就開始整理這段時間來整理照片、整理slide,從二月到現在,也差不多過了半年,一個讀書會可以活這麼久實在讓我始料未及。

合併完的slide不加這一份一共有400多頁,幾乎等於快思慢想的頁數,沒有想到合併起來會這麼誇張,或許把這份加進去以後會公開出來給大家看。最近也聽說這本書賣得很好,排行榜也第一名很久了,看到這個現象真的會有種疑惑阿??

買這本書的人都有把它看完嗎?有多少人是因為書評才買的?

我在準備快思慢想投影片的時候,一個章節至少都要看一小時,為了要講到別人聽得懂,至少會看三遍,30頁投影片差不多花一個禮拜時間準備,在聽別人分享的時候,常常會聽到心理學的名詞解釋,像是海馬迴或月暈效應、也有時候會聽到統計的概念,像是常模或抽樣。
有參加讀書會才發現,作者花了整本書2/3的篇幅在埋梗,要是我自己讀,應該讀到一半就放棄了。不知道這些人有多少?再加上前陣子很紅的翻譯事件ptt 文章教授的批評,理論上會有更多人棄讀,我想既然算是看完這本書,就跟讀書會的夥伴們討論一下,我們的想法是
雖然翻譯上有錯,但是也都是一些小錯,洪蘭是心理學家、不是語言學家,如果給翻譯社翻譯可能心理學相關的解釋都會錯掉、會被罵更凶。
這本書並不是一本科普書,很硬不好毒,雖然他賣得很好,但有買的人真的看得完嗎?我們可以把它讀完真的很厲害。另一個很難讀的原因,大概是他花了 2/3 的篇幅在埋梗,得到經濟學獎的模型在很後面才出現。縱然有些錯譯,出個勘誤表或者再版時修正不就行了,快思慢想依然是經典。

不喜歡看繁中版的人就看英文版吧,iBook store 有賣,一本$4.99,我也有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