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速切換多國語系

以前我都傻傻的在設定裡面改語系,
現在只要在scheme裡面加一個arguments就可以了,像是
 -AppleLanguages (Japanese)

全部加好就像這樣,需要注意的地方都寫在圖裡


如果同時勾了好幾個,會使用最上面那個的設定:
比如說我同時勾了English、Japanese、zh_TW
因為我把English的排序放在最上面,所以會使用English;
如果我同時勾了German、English
那就會用German語系


Reference:

將社群聚會學到的招式帶入公司內

標題是隨便寫的,上禮拜在cocoahead分享的內容,把我開始寫objC以來學到的遇到的事作一個總結,講了很多:像是app開發的工作流程、在社群聚會上學到的東西整理、需要面臨的挑戰....,最重要的兩點是怎麼把社群學到的工具招式帶入公司,跟激起夥伴創意熱情的一些方法
雖然我準備了很久,寫了好多頁,但是我並不打算把全部的投影片放出來,提到了很多名字,雖然大部份我是抱著感恩的心態在介紹,感謝各位大大無私的貢獻,教我寫code教我有這麼多工具可以用;但另一方面也開了一些朋友的玩笑,大部分的人都沒有來,我想我還是不要放出來免得日後造成一些誤會。

重點摘要這四張:


下面是開發時的時間軸,會經過哪些成員的排序,有些成員的工作是可以同時進行,我沒有特別標明,但很明顯的mobile developer是最後一道防線(當然有些公司還有QA),這張圖重點是兩條斜線:以UI和mobile 來比較,UI畫完整個app 10幾個View的畫面大概要1~2個禮拜,mobile拿到截圖把他實作出來大概會需要1~2個月。如果製作時要修改什麼功能,像是把fb登入變成fb登入或微博登入都可以,UI只要加一張圖,mobile要作的事可就多了。developer對比Art 花的時間比例倍至少是四倍以上



這張圖示我從前公司CTO的演講投影片借來的。
是工程師的天賦樹,技能點數點下去以後會變成什麼樣的職業,這張圖一覽無遺。我就從狂戰士轉職成德魯依惹。
我想每個人都可以從這張圖看到一些東西,比如說一樣是工程師,能力卻有高有低,因為工程師的範圍比較大。
值得一提的是,相同title的職業在每家公司做的事可能不一樣,比如說技術PM,有些公司的技術PM不用寫code,有些的要,甚至有些的技術PM會管到業務那一塊,那就更複雜了。要依照自己公司的職業能力分布來畫這張圖。



這張圖是晚上talk的重點,其實光是這張圖提到的這幾項我就可以講半個小時了。被客戶多搞幾次以後就會練出很多應對方法,這張就是在講這件事。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、正如胖子會自己找到食物。


追求細節 燃燒熱情,這句現在看起來還蠻驕傲的,我也不過寫了幾年code,講這種囂張的話,那那些寫了幾十年code的老師傅不是要笑死了嗎!
其實我也還在學,追求細節應該要吹毛求疵到什麼地步,我認為的細節是至少要包括UI、api還有module三塊,但如果過度要求細節的話勢必會拖到開發時程,開發時間越久的案子會越容易失去熱情,所以這句話的另一層意思是要如何在app品質跟開發時間中作取捨。

燃燒熱情是指如何透過一些小工具凝聚同事之間的感情,還有把分享的氣氛帶給周圍夥伴。
舉例來說公司內的教育訓練就跟社群上的分享會很不一樣:公司間彼此都很熟,大家都是兄弟,完全不會害羞問問題,公司內講的題目都是大家急迫會用到的,所以(理論上)台下的人對題目都有大概的了解,還有討論時間也會比較長,如果是120分鐘的教育訓練,可能就會配一個小時分享一個小時討論。除了燃燒自己的熱情外,也要激起夥伴之間的熱情。


最後的結論是如何將社群聚會學到的招式帶入公司內?
我有很多推廣失敗的經驗。我後來才學到,不是每篇新招式都適合寄給同事,同事已經有他習慣的工具。應該是要先了解同事平常的工作模式,投其所好,才比較有效。

看app的 url scheme

名詞解釋請看Apple的文件

昨天在討論版看到的招式:
  1. 用itunes抓下來
  2. 點那個app -> 按右鍵 -> view in finder
  3. 解壓縮.ipa
  4. 進入payload foler找到.app檔
  5. 按右鍵看package內容
  6. 打開Info.plist
  7. 看看有沒有scheme


如果app有串FB、新浪微博這些SMS的話,在做SSO的時候,要跳回app勢必都有一個url schemes,像我這個例子就是一個fb的url schemes。



每天都會看的iOS 論壇/部落格

受到這篇文章的感召,我也來把我平常在追的一些論壇/部落格列一下,twitter我沒在用,也就不會follower別人了。有認識叫nelson的都很厲害,不知道是不是認識的幾個之一。

人生苦短、及時行樂

之前寫過一篇UI取材。但也過了很久了,很久以前看到一篇每天工作四小時的程式設計師,之後內心就非常嚮往這種生活,很努力的調整工作習慣,大概3個月前終於達到每天連續寫code 4小時,其他時間用來開會寫mail看技術文章的工作模式。

大概每個禮拜都會看100多篇的技術文章,每個月大概會看500多篇,這些文章有些看了很有感觸,會很想用自己的話重寫一次,加上自己的心得、曾經踩過的洞之類的。雖然不是很刻意,不過這種感動大概每個禮拜會觸發一次,尤其是參加cocoahead 聚會後。
提一下cocoahead好了,參加一年多,它已經快變成一個邪教儀式了。這年頭iOS developer越來越多,活動前兩天才能放出活動訊息,不然場地一定會爆滿。剛剛看了一下這個月的聚會,放出連結不到12小時,已經20幾個人報名了。
扯遠了, 這些論壇是每天都要看的阿
一些我有在follower的開發者,盡量列中文的
以上不分左岸右岸,反正中文都看得懂哪有差
有些綜合型開發者我就沒列了,就是那種會寫objc又寫python  ruby又寫node.js的。



討生活工具更新

之前會遇到的問題,最常見的是要趕快把別人app裡的animation給複製過來,每個作品間的架構都差很多,幾乎都要重寫一份,另一個特色是時程短,好處是我看到書裡面有什麼好用的design pattern,可以馬上用在下個作品裡,當然壞處是可以reuse的東西就比較少,兩個作品之間的模組用大概只有20%c會是一樣的,所以我的cocoapods的Podfile裡面就設了一堆Pods,沒有用到的pods就註解起來。

在舒適圈裡面待久了,勢必要跳到另一個更強的領域挑戰,重新激發自己還是新人時的熱情。這一個月來遇到的問題,是之前做小案子不會遇到的,像是:
  • 修改.h檔,commit之後接到國外同事的電話,說他那邊的Android project不能build,才發現那份.h是共用的。嚇得我都要漏尿了。
  • 安全性問題:除了連線要加密以外,解密以後沒有對應表也是不知道在傳什麼。而且backEnd來來回回作了一堆驗證,就算被拿到source code也沒有用。
  • submit前一兩個禮拜,QA發了排山倒海的bug,一直在調整細節,同事在fine tune參數,我在確認UI上的細節,修到滴水不漏才會上架。
  • 需要maintain好幾國語系檔,連語系檔都需要模組化。


這兩個工具讓我節省了很多時間:

Linguan ($18.99)

雖然Xcode很方便的讓我們可以管理多個語系,但是每一國都是分開來的,像是"OK" = "確認",這樣的mapping,我如果想要看他在其他語系中的樣子我就得開其他的語系檔,沒辦法讓我在一個畫面裡看到所有語系的翻譯。現在用了Linguan就可以了。

以前要增加一個翻譯,需要點開所有語系檔,一個個增加。現在我只要在同一個畫面就可以完成。



Reveal beta (free)

autolayout還不支援,是個前景堪憂的framework。
加油!好嗎

好家在我做的東西都還沒用到auto layout,以前我在偵測run time的layout的時候,有用過pony debugger,但是reveal的畫面比較直覺,所以我就換過來了,適合View是動態產生的project,可以直接修改參數看看會變怎樣,超級方便。



其他網友上傳了他使用reveal的影片,評語寫This.Is.Fucking.Awesome.,我也這麼覺得。